最近,“天價學區房”“過道學區房”的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有關部門也順應民意對“高價學區房”現象進行了相應整治。雖然在平抑房價快速上漲的大背景下,這種治理行為值得稱贊,但抑制“天價學區房”,如果只將焦點聚集于需求側上,忽視了供給側的改革,那么學區房價格高漲的成因,恐怕不能得到真正消除,平抑房價上漲也恐難持久。
所謂“學區房”現象,并非中國社會所獨有,它通常與按片招生的公立學校管理制度有關。一般來說,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相差越大,在質量較好的學校附近的學區房價格,往往就會越高。在許多以公立教育為主的國家里,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學區房的現象都普遍存在。大多數父母,都會希望子女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孟母擇鄰”的心態絕非中國人所獨有,大家都想去好學校,好學校的學區房自然會高出一般房產不少。歐洲的法國、意大利等國,都存在類似中國高價學區房的現象,雖然其價格不像中國一些地方如此夸張,但父母為孩子擇校選擇高價格學區房并不罕見。而歐洲一些較為富庶的國家,如瑞典、盧森堡,由于其教育投入較大,公立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因此家長一般沒有選擇學區房的必要,其學區房價格通常與普通房屋沒有差別。
相比較而言,私立教育比較發達的美國,其高價學區房的現象并不那么突出。這是因為優質教育資源的溢價,沒有體現于臨近房產的價格溢價之中,而是直接體現于私立學校的高昂學費當中。與中國的富裕階層、中產階層通過購買學區房來獲得高質量教育不同,美國的富裕家庭通常采取直接從私立教育體系中購買教育服務的方式。值得指出的是,多年來由于民主黨政府在公立教育中摻雜了太多“政治正確”,嚴格約束了學校管理不良學生的權力,美國的公立學校的治安環境與教學質量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下滑,這讓越來越多的中產家庭選擇昂貴的私立教育,也讓美國的學區房變得越來越沒有特殊價值。
從歐洲和美國的例子可以看出,公立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其實是高價學區房產生的重要原因。當一個社會的公立學校教學水平一樣好或是一樣差的時候,學區房也就很難再出現供不應求、有價無市的現象。所以治理學區房,關鍵在于改善供給而并非抑制需求。中國社會好學校、差學校教學質量上的巨大差異,特權學校與普通學校資源分配上的隱性鴻溝,都是催生天價學區房的關鍵因素。如果這些因素不改變,不讓買學區房的抑價政策,不過是剝奪了一些富裕階層運用財富購買教育公平的機會。
在目前難以迅速改變公立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的情況下,也許增加教育資源的多元供給,允許、鼓勵、扶持民營教育,才是治理“天價學區房”現象的務實之舉。相比于通過購買學區房來獲得優質教學資源,家長直接向市場購買優質教學服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孩子畢業之后轉賣學區房牟利的投資沖動,而這恰恰也是當前天價學區房產生的重要原因。